找到相关内容922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二十唯识论述要

    实有。  因----无颠倒心起故。  喻----犹如变化。  第四 结归行证  佛法阐明境、行、果三。上来言境竟。凡夫不了唯心之  所现,但以分别心,着种种相,不得解脱。是故楞伽经云﹕  「令知所... 第四重┤能量…自 证 分  └量果…自 证 分 └量果…证自证分  问﹕三分已足,何用第四﹖答﹕无证自证分,则自证分  无量果。二分皆内心现量,可互证也。问﹕何不以见分为自  证...

    雪松讲;陈健民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0670797.html
  • 救国、宗教抑哲学?──梁启超早年的佛学观及其转折(1891--1912)

    史》第十二,〈巴蜀学社,1989〉;萧万源,《中国近代思想家的宗教和鬼神观》第四,〈安徽人民出版社,1991〉等书皆将梁氏的著作不分时代地打散,探讨梁氏的宗教观和佛学,这种研究方法的前提是思想家本人...氏在国内进行政治活动期间(1912.10─1918.10);第四段是梁氏自欧游回国后一直到其去世为止(1918,11─1929)。其中以第二段和第四段梁氏的佛学作品最多,[9]也最有研究价值。故本文...

    王俊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5970836.html
  • 大般涅槃经中的涅盘思想

    (纯陀品八--九  页)  (注 2) 横超先生撰「涅盘经」, 第四 「涅盘经?成立  过程」,四三、四四页。昭和十七年版。  (注 3) 卷十九德王品言﹕「一切众生悉有佛性,佛法众僧  ,无...否定的一面,中论之空,更不用说,  是最彻底的否定,也是最活的否定。即唯识的否定意义也达  到了最高的表现,如山口益先生所说的无住处涅盘,是「空  亦复空」(见第二第四节所引),此空亦复空,便正是一最...

    张曼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35371059.html
  • 熊十力《新唯识论》与佛教义理融摄的问题探讨

     第四 《新唯识论》融摄“空宗”的问题探讨 45  第一节、佛教“空”的义涵 /45  一、 原始佛教的“无我即空”  二、 从部派到大乘的“一切法空”思想  三、 “空”的三层义涵  第二节、《新... 四、研究主题的开展  第二 《唯识学概论》与《新唯识论》的义涵 7  第一节、熊十力“唯识学”的研究 /7  一、民初的唯识学研究  二、熊十力《唯识学概论》的撰述  三、熊十力《新唯识论》的撰述...

    裴春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3871139.html
  • 颜尚文:汤用彤的汉唐佛教史研究(1)

    的考证。如第一章  佛教入华诸传说,第二永平求法诸传说的考证,第三四十  二章经考证。另外于初传的流布情形以及汉代佛教的性质也有  详细的探讨,如第四汉代佛法之流布,第五章佛道。第二分  ,魏晋...翻述先后与其性质。故本章分为注疏、论著、纂集、  史地著述、目录五项详为评介。  第四、隋唐佛教宗派之概略。本章分三论宗、天台宗、  法相宗、华严宗、戒律、禅宗、净土宗、真言宗、三阶教等节  ,详为...

    颜尚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471190.html
  • 紫柏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研究

    紫柏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研究  范佳玲著  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  第四 紫柏真可的禅法思想  真可提倡禅坐、重视持偈、倡研经教、讲求会通,也有念佛、持咒之说,然而其中心思想为何?究竟是禅法、教乘、净土...也与净土宗的五浊恶世之说,具有相互呼应的意义。  第四节 小结  由真可对于心性思想的论述中,可以发现,其心性思想的意涵具有体用合一、真妄同源的特质。也由于这个特质,使得修证的工夫导向于对自心的探索,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771325.html
  • 意象多重奏

    梁)刘孝标注,《世说新语?文学》:「殷中军读小品,下二百签,皆是精微,世之幽滞」(北京:中华书局,1999)。  [11] 章培恒、骆玉明主编,《中国文学史》第七编第四第四节「晚明小品散文」(上海:...全书总目(提要)》[15] ,确立「经、史、子、集」古籍分类原则,并将佛经定为「子部释家类」。  「四库法」原则为学术界沿用;[16] 应用四库旧籍分类法的阅览者,看待「佛经」是古籍文献,是可以「辨...

    葛婉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3773080.html
  • 《念佛胜易》简介、缘起

    殊胜容易;第二是“念佛放光”;第三“念佛鬼退”;第四“念佛愈病”;第五“念佛免难”……有现实利益,有往生利益,有条不紊;让人一看便知念佛万能,利益无边,所求皆应。  这本书可以说不论是信佛很久的...功能和利益呢?接下来第三至第七,共五来说明。其中第三“弥陀光明唯摄念佛”、第四“诸佛菩萨 护持念佛”两,从念佛本身来说明,因为念佛,顺阿弥陀佛本愿,蒙受弥陀光摄,佛圣护持。第五“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”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773516.html
  • 《彰所知论》传承过程及〈情世界品〉补订

    1968年日本东洋文库出版了《彰所知论》摹本之后,西方学者才开始有机会研究它。  17. 关于真金太子,亦请参阅王启龙(1999)上篇第五第三节第2小节、下篇第七第一节。  18. 同上,第四有关部分...王统世系与佛教传播之状况;第三是「道法品」(藏:lam;梵:mārga),将修行次第分为资粮道、加行道、见道、修道、无学道等五阶段;第四是「果法品」(藏:vbras bu;梵:phala),述佛果之种种...

    王启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373945.html
  • 东晋慧远法师《法性论》义学的还原

    〉,可辅证前所言〈法性论〉论法之无误。第四 〈法性论〉的实践──念佛三昧第一节 远公用「法性」来定义「念佛」的「佛」 远公一生以修念佛三昧为标地。直接涉及此修行方法的有二篇文章:〈念佛...久,其义学重心「涅盘常住」亦与远公「至极不变」渊源深厚(见第五第二节)。其曾在《维摩经注》(注3) 中言: 性者真极无变之义也。 至此「法性」的定义可谓朗然,故可引申以了解刘遗民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673948.html